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
在當日召開的發布會上,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陳吉寧公開表示,自2015年,中央巡視組直指我國環評系統存在“紅頂中介”的問題,部分關系屬于環保系統內部的環評機構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問題突顯。
基于此,在2015年印發的《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方案》中,進一步明確了“紅頂”環評機構脫鉤時間表:環保部要求到當年底,環保部直屬的8 家環評機構完成“脫鉤”。另據公開資料,截至2016年底,交直流分壓器所有地方環保部門350家環評機構分兩批已經全部完成了脫鉤任務。其中176家取消或者注銷了資質,174家由原環評機構職工自然人出資設立環評公司或者整體劃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
環評機構“脫鉤”歸根結底還是要規范這一市場,讓環評能夠更充分地起到污染“防火墻”的作用。為此,在談及環評改革的具體措施時,陳吉寧提出,在發揮環評的源頭預防作用基礎上,劃框子、定規則、查落實的基本思路業已明確。
治標的同時,治本的制度建設也緊緊跟上。具體來看,據《中國網》報道,*,在戰略和規劃環評領域要劃框子,即實現“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用這“三線一單”強化對國土空間開發的強約束。其次,在項目環評領域定準規則。主要解決三個問題:明確排放污染物的項目可以排放的強度是多少,排放的總量是多少,帶來的環境風險要采取什么樣的防范措施。這就是定規則。
在責令“紅頂”環評機構“摘帽”的同時,交直流分壓器環保部還對存在問題的環評機構及其人員進行清理和通報:據《澎湃新聞》報道,2015年11月27日,環保部又公開批評15個項目的建設單位和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15個項目環評報告書公眾參與中的“公眾”,要么無法取得,要么回應說未填過調查表。環保部斥責,這些項目環評公眾參與實際上是在走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我國將環評改為后置審批的改革備受業界爭議,有專家甚至擔憂這將大大弱化環評的“門檻效應”,讓環評成為一種走過場的形式。陳吉寧明確,接下來要加大對環評的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全國環評監管平臺,所有的環評文件要上傳公開。與此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環評進行監管。批得對不對,項目落沒落在不該落的地方,突沒突破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監管,明確各級責任。
一方面是簡政放權,一方面也通過監管發揮環評的預防作用,即與排污許可證制度銜接。陳吉寧進一步指出,把環評要求的每一項環保措施落實在排污許可證上,作為下一步企業投產運行的守法依據,也作為環境部門執法的依據。另據介紹,目前全國共有環保機構968家,其中企業法人機構818家,事業法人機構 150家,從業環評工程師10746人。“從進展情況看,脫鉤進展比較平穩,從體制上解決了‘紅頂中介’問題,有利于環評市場的健康發展。”陳吉寧介紹道。
“希望通過這樣的工作,一方面簡政放權,另一方面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切實發揮環評的預防作用。”陳吉寧說道。交直流分壓器而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這場的環評機構“脫鉤”改革無異于一場供給側“強震”。“沒有了‘鐵飯碗’,改制后的環評機構將迎來一輪“生死大考”。